饮食常识Manual

PG电子游戏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

2023-11-12 06:03:5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PG电子游戏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要点2015年,在全国学生营养办的精心指导下,我省国家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进展顺利,学生健康水平、卫生行为习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学生辍学率明显降低,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截至2015年12月底,我省12个国家试点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共计4351所,其中:小学3774所,中学577所;受益学生共计1016683人,其中:小学生739182人,初中生277501人。实施学校和受益学生均实现全覆盖。一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谢广祥副省长经常深入试点县学校实地检查学生营养餐实施情况,多次批示和指导省学生营养办、省教育厅要认真做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各试点县党委政府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当做“一把手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着力解决制度建设PG电子、职责分工、资金落实、食品安全等重点问题。

  各试点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部门联动、上下联动,通过定制度、抓培训,促公开、抓督查,普遍实行“五长”责任制和“五组”责任制,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

  一是实现包保责任制。大部分试点县相关职能部门与学校和供餐单位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确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大部分试点学校与从事营养餐工作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签订岗位责任书,实行包保责任制。

  二是推行集中采购。全省12个试点县课间餐食品全部采用招标采购方式确定供餐企业。对食堂供餐的大宗食品和原辅材料,部分试点县以乡镇为单位,逐步建立“四统一”工作制度,在源头和过程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三是细化过程管理。各试点县在课间加餐模式上普遍建立“四单制”管理模式;采用食堂供餐的试点学校,将食品安全管理细化并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学校食堂运行必须取得餐饮许可证并不得对外承包,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实行持证上岗,学校领导必须提前用餐“试吃”。

  望江、寿县等试点县采用“明厨亮灶”等方式进行营养餐生产过程监管,确保学生食品加工过程可视、可控。

  为加快食堂供餐步伐,省学生营养办分别给食堂供餐比例较小的试点县政府发出了《关于大力推进食堂供餐的督办函》,在各次会议和工作检查中进一步宣传学生食堂供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截至2015年12月,我省国家试点县食堂供餐学校2133所,占学校总数的49.0%,比2014年底提高了10.6个百分点;食堂供餐学生57.0万人,占享受营养餐学生总数的56.1%,比2014年底提高11.7个百分点。

  一是及时拨付膳食补助资金。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专项资金预算文件后,及时按拨付程序将资金分解下达县级财政部门。县级财政部门在收到省级财政部门下达的专项资金后,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时将资金支付到学校或供餐企业。

  二是强化资金使用过程监管。省学生营养办要求各试点县必须做好两本台账,每月应支付的资金与试点学校提供的学生姓名、就餐天数等数据相匹配,每月实际支付的资金与资金支付凭证、专项资金账户余额相匹配,确保“账账相符”。

  三是加强学校食堂财务管理。按照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财务管理的意见》,学校食堂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坚持公益性、非盈利原则,实行成本独立核算,经费管理推行“日记、周核、月结”等内控制度,定期公布学生营养改善经费账目,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

  四是坚持阳光操作。各试点县充分运用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实名制信息、月报表、资金结算数据对应统一,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可查、可控。各试点学校采用各种方式,定期、定点对营养餐人数、天数、食谱、价格等“四要素”进行公开公示,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和上级主管部门审计。

  自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我省累计支出营养膳食补助资金22.86亿元,其中2015年累计支出7.51亿元,没有发生侵占、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

  2015年,省学生营养办举办了新的《食品安全法》专题培训班和实名制学生信息系统填报工作培训班。各试点县根据工作需要,举办食品卫生安全、资金使用管理、实名制学生信息系统、信息公开公示等各方面培训班达30多次,参加培训达2600多人次,确保政策执行无障碍PG电子、不偏差。

  省和各试点县通过新闻发布会、网站、报刊、广播、电视、微博、电话、信箱、电子邮箱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进一步公开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各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接受社会公众咨询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热点和焦点问题。

  试点学校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家长座谈会、网站、QQ群等方式,向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公众开展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饮食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饮食行为。

  在省营养办统一安排和协调下,各试点县之间经常组织开展相互参观和学习,有效促进试点县之间的工作交流和借鉴提高。

  部分试点县专门编印《青少年食育教育读本》并纳入学校正常教学计划。通过食育,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饮食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饮食行为。

  一年来,省学生营养办进一步完善和执行学生营养办综合督查、职能部门专项督查、义务教育独立督查员暗访检查、政协委员随机抽查等工作督查机制,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各层面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6月上旬,省学生营养办组织省教育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对全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2月上旬,省学生营养办召开专门会议,要求每个试点县汇报整改问题落实情况。2015年,各试点市县开展各种调研督查和专项检查达50余次。

  省疾控中心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方案》,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技术方案》的要求,统一制定全省监测方案,对监测工作进行了专项培训和现场督导。各试点县疾控中心在当地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配合下,完成了相关监测指标,科学评价营养改善计划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日常管理工作量巨大。受人员编制和经费限制,县学生营养办和学校从事营养改善计划的部门大都为临时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难以形成长效工作管理机制。

  实施食堂供餐,学校食堂需要增聘大量从业人员,解决工勤人员工资、福利、社保等需要一笔不菲的经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财力薄弱,难以全面解决工作运作经费和食堂从业人员经费。

  我省12个试点县50人以下的教学点有500多所,采用食堂供餐和企业配餐的成本较大,采用家庭托餐在食品卫生管理上的风险也较大,教学点供餐难度较大。

  试点过程中发现,企业供餐课间餐容易操作,但过于简单。食堂供餐的营养配餐缺乏科学的指导。目前各级学生营养办都没有专业的营养师,难以制定适合本地学生口味的营养膳食菜谱。

  在省级培训基础上,各试点县应进一步加强新的《食品安全法》学习培训和宣传贯彻工作。要对试点学校校长、食堂负责人、从业人员、供餐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一轮全面培训。要按照新《食品安全法》要求,建立健全试点学校自查、责任约谈、风险分级管理等制度,严格执行供餐准入和退出、供餐“黑名单”制、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学校负责人陪餐等原有制度,坚持底线思维,把食品安全工作抓实抓细抓小,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营养膳食补助资金监管。聘请专门机构,对各试点县膳食补助资金进行专项审计。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食堂财务管理的意见》(皖教财〔2014〕8号),加强对试点县学校食堂财务管理进行指导和督查。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聘请专门机构对全省12个试点县食堂建设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和评价。试点县要“回头看”,先期做好食堂建设项目的自查自纠。

  进一步督查和指导颍上、临泉、霍邱、阜南、岳西等食堂供餐比例较低的试点县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提高食堂供餐比例。联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导各试点县编印《学校食堂供餐手册》,促进食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在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供餐食堂视频监控试点和食堂供餐信息化管理。

  认真总结和推广阜南等县由物价局核定学校 “4+X”模式中食堂供餐质量和价格的做法。临泉、利辛等采用4元“免费午餐”供餐的试点县和部分试点学校,要向学生、家长和社会进行广泛宣传,避免在国家膳食补助提标之后,发生“挤出”效应,努力做“加法”、不要做“减法”,以提高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

  认真总结各试点县课间餐食品采用集中招标采购的经验,在试点县政府领导下,加强相关部门协作,对粮油等大宗原材料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对时令食材进行集中定点采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确保采购质量PG电子,努力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

  省学生营养办和各试点县、试点学校应继续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和工作宣传,及时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通报具体情况,多发正面声音。对计划实施中的各类突发事件,要妥善处置,及时公开,做到不推诿、不回避、不懈怠。

  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学生营养健康监测评估工作,科学采集学生营养健康检测数据,科学评价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成效。

  为做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省和各试点县、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要积极挖掘实施过程中的“实招”和“实效”,不断总结提升,广泛宣传推广。

搜索